详细内容

沧海横流 英雄本色

时间:2016-06-07     【原创】

——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总裁邢思超谈企业成长之道

《农资导报》记者  肖立


采访手记

目标——百年老店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菌肥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历史中,有些企业红火一时随即消逝,就如昙花一现;也有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菌肥产业初创时期就开始起步,一直健康成长到今天。前者自不必多言,后者则会成为菌肥产业的引领者。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就是后者,他们的总裁邢思超在八年前与记者讲过一句话:“慢慢成长起来的企业最健康,因其树大根深,不会被各种风雨摧毁!”


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总裁邢思超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这和之前农业部颁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简称“零增长方案”)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不管是提高化肥利用率还是土壤修复方面,生物菌肥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零增长计划”和“国十条”无疑将促进生物菌肥产业的大发展,可以预见到进入这个领域的肥料企业将逐年增多。我们期待看到菌肥产业在未来的十年中,出现爆发式增长,出现领军型企业。

 

《农资导报》:近几年,国家对于普通肥料的优惠政策逐渐退出,而对新型肥料的扶植政策却在增加,政策在引导肥料行业升级换代。我们看到“零增长方案”和“国十条”的颁布实施,给菌肥产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该如何抓住?

 

邢思超:作为菌肥产业的先行者,我认为当下是是菌肥第二个春天。“零增长方案”和“国十条”无疑是对生物菌肥产业的又一次提升和拉动,国家管理层以多种方式促进菌肥产业的发展,包括制定了菌肥的登记管理办法,制定了很多关于生物菌肥的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又给生物有机肥免征增值税等。

产业政策是产业有关的一切国家法令和政策。产业政策是多层次的,其一是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其二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政策。日本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其三是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国内有些学者定义为:当一国产业处于比其他国家产业落后状态,或者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为加强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各种政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策的引导必然给产业带来好的机遇,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追求的企业进入菌肥产业,大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扩大菌肥在农资市场中的影响力、市场份额、服务水准。

 

《农资导报》:去年,我们合作组织了“华山论剑”论坛,这应该是近十年来菌肥产业的第一次既有理论梳理、又有实践案例总结的高端产业论坛。今年的政策引导充分肯定了去年论坛的前瞻性。

 

邢思超:在去年的论坛上,我们作为菌肥行业的领军企业发出了合纵连横,做大企业,发展产业的呼吁。而今年国家政策的出台,既是对企业呼吁的回应,又是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去年6月“首届全国生物菌肥规范化规模化高层论坛”,真如武林中的“华山论剑”一样,论的是产业发展机遇,论的是企业成长路径。这次论坛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讨论,是以西安德龙的成长路径为案例,分析、总结并归纳出菌肥企业的成长轨迹。

作为在菌肥产业里奋斗了二十多年的前行者,我认为,我们集团的成长真可以用历经坎坷来形容。我们作为菌肥产业的先行者,当初和一批企业同时起步,眼看着伙伴们在一次次波折中倒下成为烈士或是转型,内心受到的冲击与震撼是巨大的。

当代的企业有太多的机会与可能,很多企业迷信转型甚至跟风,不断地调整主营业务,不断地变化产品发展方向,这不是创新。我们始终盯住生物菌肥这个狭窄的领域,立志做百年老店。我们愿意成为菌肥生产应用技术和推广模式的拓荒者,我们用20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我们希望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共同在这个产业中开拓市场。我们既然认准了菌肥,就有勇气奋斗下去、成长起来,力争“活出辉煌”。

 

《农资导报》:相信每家企业在起步时都想做百年老店,但是真能做到的却寥若晨星,成功者是怎么做到的?

 

邢思超:关于成功,有些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是是眼光。我是做新闻记者出身,对新事物非常敏感。1995年杨凌农高会上我看到了一款叫“生物固氮肥”的产品,我买回来做了农田试验,效果不错,从此认识了生物菌肥这类产品,并生物菌肥当做主要的一个品种,投入人力、财力进行研究、生产和推广。

第二是吃苦。我是属牛的,在渭南生产基地的接待室放置着一头石雕的拓荒牛,一些参观者说德龙就是菌肥领域的拓荒牛。我们在菌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也暗合了牛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第三是钻研。对企业来说,开发新产品会遇到各种问题,更何况是一个新品类。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规范产品,因为全国“生物固氮肥”技术体系的企业有很多家,都没有进行任何登记或备案。我们率先完成了陕西省的新型肥料登记,然后又取得了农业部登记证。有证在手,企业就站稳了脚跟。

第四是推广。在产品过剩的时代,推销是我们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适当的营销方法,就是车队直销、请客来访。一方面走出去,最多时我们有200多辆轻卡穿梭在关中农村,形成了“生物固氮肥”的销售热潮。我的体会是,营销模式要不断创新,不但给经销商优质产品,还要教给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请经销商来厂做客,就是让经销商、农民眼见为实。组织经销商和种植大户来我们生产基地考察交流,通过在显微镜下看不同的菌种形态,参观生产工艺和流程,这样的“探秘之旅”就会打消他们的疑虑,认定德龙菌肥是真菌肥和高端菌肥。我们还建立示范园,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的方式展示德龙菌肥的应用效果,这是另一种“眼见为实”。

 

《农资导报》:市场的需求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请介绍下当前生物菌肥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邢思超:菌肥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新兴产业,还没有完整的技术体系支撑,各企业之间技术差异很大。积我对菌肥有20年专业研发生产的经验,我认为有五大核心技术决定着菌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一是多菌种复合培养技术。就是把多种功能微生物按照“作用分工”组合到一个产品中去,形成12菌系列产品,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就模拟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作用比单一菌种全面。

二是有机质塔式除臭腐熟技术。高温发酵塔是德龙在西北地区首先采用的有机肥除臭腐熟设备,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和对一些细节的完善,现在的除臭腐熟效果更好。技术要点是:把有机物料和9种发酵菌混合后用输送带输送到发酵塔的最高一层,物料每天降低一层,腐熟时间为7天。腐熟过程发酵菌产生的热量能维持塔内温度60-70度,杀灭了有机物料中的病菌、虫卵、草籽等有害物质。我们的德龙12菌,绝对是安全高效。

三是菌种芽胞化技术。经过对菌种的技术处理,德龙菌肥中菌种的芽胞化率达到95%以上,芽胞化的菌种抗逆性增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保证了菌肥的有效性,同时解决了和化肥混合使用的问题。

四是菌种提纯复壮技术。就是在菌种培养环节,挑选形态好、活性强的菌种进行下一步培养,而淘汰掉弱小的菌种。

五是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技术。就是把液体菌再作为菌种进行固体培养,菌数增加、菌种产酶能力增强。

 

《农资导报》:德龙去年在行业中提出了合纵连横,共同发展的思路,有什么具体的实施方案吗?

 

邢思超:德龙依托核心技术开发了系列生物菌肥,目前分为生物有机肥、液体菌剂、固体菌剂等40多个规格和功能的产品,我们正在针对不同作物开发系列复合微生物肥料,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问题和难题,也让经销商朋友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我们希望靠产品这条纽带把更多的合作者聚拢起来,共同发展。我们计划加强菌种中心基地建设,生产高品质腐熟菌和功能菌菌种,然后和分散的、附设在大型养殖场的有机肥料厂合作,通过帮助合作企业的产品升级、解决困扰他们的除臭腐熟问题,再通过品牌输入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合作企业受益同时也解决物流成本问题。我们称为“汉中模式”,已经运行一年了,效果不错。

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合作建厂。今年4月下旬,我们和农业龙头企业-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该地筹建新企业。这种模式也正在推广。


西安办事处:西安市高新区太白南路高山流水和城

Copyright 2011-2013 陕ICP备06006078号

电话:029-82213939/029-82225274

Email:delongshengwu@163.com

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

技术支持: 无限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