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圈内民主的价值

时间:2012-06-06     【原创】


最近,看到对早年一些亲历过62年中央7000人大会者的采访回忆,对圈内民主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到圈内民主想法,其实是很早以前的事情。1971年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渭南三官庙公社。当时,文化革命还在进行,一大批的所谓走资派被下放到农村改造或者降级使用。三官庙是当时渭南条件最差的地方,因此下放的走资派也最多。一个小小的公社,就有正副 6名主任。排名最后的是文革前县委办公室主任,当时渭南所谓的“四大笔杆子”之一的蒋安民。他是个有思想的人,虽然很落寞,但不消沉,满门心思扑在农业生产上。正因为如此随后落实干部政策,蒋先生就被提拔为县农业局局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蒋先生早年是从学校到银行,从银行到机关,对农业完全是门外汉,只是在下放期间接触了农业方面的事情。

我因为从小爱看书,所以对有学问的人有着真诚的尊重,记得不长时间,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有次说到任命干部,他说,不要搞那么多形式,什么代表大会选县委书记,来些工人农民能知道些什么?你让县委、县政府和公社、部门的干部来选,比谁都选得准。40年过去了,蒋先生已成故人,但他的真知灼见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经过岁月的磨练,尤其是在省委组织部的7、8年间,是我对中国官场的选拔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2年7000人大会是毛主席主持,刘少奇作报告。刘少奇没有照着正式印发给大家的文稿讲,而是结合中央精神和自己亲自下乡的调查脱稿讲了3个小时。由于贴合实际,尤其是对三年困难界定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所以在报告期间赢得了阵阵的掌声。随后林彪讲话,基本上是同刘少奇唱反调,讲话一结束,居然全场冷场了几秒钟!试想我们党内如果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圈内民主的机制,何来文革?何来刘少奇的惨死和林彪的起伏!记得我们当年在省委机关,省上的领导谁行谁不行,真是个个都跟明镜似的!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人我们平时几乎连面都很难见上,更别说谁和谁有什么关系,只是他们一出场,一亮相,从他们的讲话和对事情的分析就能看出6、7分!再从他们家人和个人平时的操守、人品,包括重用的哪些类人,讨厌哪些人,大家心里就有了清楚的评估。国外成熟的选举制度,可以说都是圈内民主的产物,村长、镇长、市长、议员,甚至直选总统,哪一层级不是圈内民主的产物。记得有句名言:人从单个讲是自私的,但从群体讲却是伟大的。当然圈子大小的界定是个难办的事,太小了容易受相互关系的影响,太大又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但只要真诚去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经营企业,选拔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自然也不能全凭老板自己的印象,圈内民主的真谛也是完全适用的。这件事做好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有希望。

2012/6/5


西安办事处:西安市高新区太白南路高山流水和城

Copyright 2011-2013 陕ICP备06006078号

电话:029-82213939/029-82225274

Email:delongshengwu@163.com

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

技术支持: 无限互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