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和解决关键问题才是战略规划中的精髓时间:2018-11-19 我们中国人爱讲战略,大到国家、地区,小到企业、团体甚至个人,似乎没有战略规划层次就不高一样。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正式会议,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大一、二、三,小1、2、3,甚至带括号的1、2、3,方方面面无一遗露!但总让人感觉缺了什么,提不上劲!
那么,问题出在那儿呢? 在这里,我们先从最熟悉的的中国革命说起。中国共产党创立,要学苏俄,要夺取政权,要不要战略规划,当然要!设想一下,要让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做规划,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等,就是高手,大概也得搞个十万八万字!但毛泽东就不一样,就三句话;“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 分田地”,就解决了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路径和力量源泉难题。邓小平也一样,面对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就两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通常以为、习惯的以全局、整体为核心的战略规划,往往不是规划的精髓,而聚焦突破,解决关键问题才是!不理解这一点,这样的规划往往是徒有形式,做无用功!换句话说,饼好画,但要吃掉、吃好就很难!因为画这样的饼,中等智商的平庸之辈都可以做到,但找到要害,找到突破口,找到可行的路径,绝非我们常人可以做到的!
在共产党阵营中,林彪、粟裕为什么被尊为战神、“常胜将军”?他们的思维就异于常人,是聚焦、突破,解决关键问题的的高手。林彪当连长时,红军要攻打一个有坚固城墙的城,起先林彪反对打,认为伤亡太大!但后来上边定下来要打,林彪就提出,要打,只有组织10拨敢死队,每拨30个人,寻找一个突破口,集中所有火力,一拨一拨往上冲!结果到第三拨冲上去,口子就撕开了!打锦州,国民党5万精锐攻塔山,守军伤亡很大,报告林彪,林彪答复就一句话;“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因为塔山一旦失守,就会被国民党军队反包围。所以,我们看林彪,一生只硺磨关健点。就是最后关头,面对毛泽东的威逼,他不象其他人,赶紧做检讨或辩解,而且暗地里紧划一个绝招,炸掉毛泽东的专列!我们设想一下,假若不是毛的机警过人,改变行程,假若不是林立果这个毛头小子指挥,那中国历史恐怕真的要重写了!
再看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3师,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精锐中的精锐。共产党的传统打法就是先打弱后打强。但当粟裕看到骄横的74师脱离主体队伍后,就果断的调集5个纵队10多万人将张灵甫的2.6万人包围在孟良崮地区。然后用剩用的4个纵队阻击国民党援军。硬是用60万人50多天内,打垮了国民党80多万精锐之师。创造了连美国西点军校都编入教材的经典战例。
战争是这样,商战也是这样。最经典的莫过于乔布斯96年返回苹果所强势推行的单机突破。当时,按乔布斯的判断,苹果再不改变,90天内就会破产。于是乔布斯果断出手,将手机16个品种砍的只剩1个,然后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推广,方才有了今天的苹果。
战略规划,为什么人们普遍把它定位到全局整体的规划上呢,我以为中国人对战略的理解,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对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得来的。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的确是涉及整体和全局,简明而扼要。因此,至汉末至今,一直被历代誉为战略规划的经典和范本,鲜闻质疑。唯有当代毛泽东主席,以他前无古人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指出了孔明先生“隆中对”中隐藏的最大缺陷,即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打“歼灭战”。而这才是弱势集团对阵强势集团最根本、最有效的成功法宝。这,己经是被中国革命所证实的真理。而诸葛孔明的方略也被后来的实踐所证明。
追根朔源,战字好理解,略就比较含蓄。略是动词,是指古代帝王分封时大致划定的疆域,如经略、侵略等。但略也有另外一层意思,即略去、略掉繁杂、不重要的部分,聚焦、集中到关键点。这一层,方是绝大多数人所?S略掉的。
所以,我们今天做企业,求发展,没有战略规划是不行的。例如,德龙的宗旨是“诚实守信,专注、创新”,做百年菌肥企业。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要做菌肥领域的第一品牌。这些规划都不难,难在每一阶段的突破点,或曰关键点在哪里?牵一发而动全局,纲举方能目张。所以,这一点值得我们拿出时间,做点深入的研讨。现在企业界、学术界讲究“复盘”,我们也可以回过头去,对几个重大节点做点回顾,总结得失,以利今后发展。特别是面对目前比较动荡、艰困的经济局面。 |